10月30日,第四屆***絲路新能源汽車大會在西安盛大開幕。大會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汽車工程學會、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承辦,由陜西秦漢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西安特銳德智能充電科技有限公司、陜西達美輪轂有限公司、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
本次大會將匯聚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技術領袖、創業團隊,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和地區汽車產業的發展機遇,探討交流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與城市共享出行的創新技術,促進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間的投資合作與產業配套和絲路汽車產業變革與高質量發展。
大會作為2019***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的重要品牌活動之一,已經舉辦三屆。第四屆***絲路新能源汽車大會以“集聚絲路汽車新動能”為主題,邀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國內外嘉賓和翹楚精英,聚焦“一帶一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合作、產業配套、技術前沿、創新趨勢等內容進行交流。大會舉行了包括第四屆***絲路新能源汽車大會主論壇、主題峰會、第四屆***絲路新能源汽車技術展覽展示等多場大型主題活動,更***對接了汽車產業鏈企業落戶西安對接會的深度研討活動,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布局。
大會吸引來自政府、整車及零部件、科研研所、投資機構的眾多企業單位以及600多位汽車領域嘉賓出席會議。
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應邀與會,同時展出新能源汽車智能教學系統和無人駕駛智能教學平臺,展示的新技術產品,吸引眾多與會嘉賓和***觀眾參觀交流。會議期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監事長馬建教授、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教授、陜汽集團副總經理王小峰等業內專家、學者蒞臨展位指導。
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讓教育更具魅力、科技與教育共同進步”為企業宗旨,立足教育裝備行業、面向汽車行業、服務汽車產業、共建汽車***、培養汽車人才、發展職業教育事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致力于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商用車等戰略新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開發智能實驗裝置、智能車輛、數字化教學軟件;建設新能源汽車教學實踐基地、智能網聯汽車實驗區、汽車***領域產教融合基地。
本次大會展出的新能源汽車智能教學系統以純電動汽車教學實訓為目標,包含原理教學、實操訓練、故障診斷及維修訓練、考核評估等模塊,包括按照功能模塊研發的“電機、動力電池、控制系統、車身電器、空調系統、轉向系統”等各單元實驗實訓裝置和虛擬現實(VR)教學軟件。
以真實部件和案例場景為基礎,根據檢測維修工作環境和典型工作案例進行動態仿真和模擬,虛擬實現操作學習和安全事故過程,與互聯互通的實驗實訓裝置實現軟硬件融合教學。
身臨其境、多重視角、360°***旋轉視野展示和學習,掌握新能源汽車結構、原理、拆裝及維修安全知識,可有效提***生實訓效果、提高學生應急處置能力和安全意識,擺脫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教學模式,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探討型、互動合作型的教學模式。
2024年1月19日,由咸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組織,成功召開了咸陽智能交通產教聯合體建設工作會議,咸陽市教育局、咸陽市高新區管委會、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APOLLO智能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及咸陽市各區縣職業教育中心代表共30多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2023年7月21日上午,咸陽市秦都區中韓產業園內天藍地綠,鮮花吐蕊,陜西科技大學與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約定的秦創原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儀式順利進行,參加簽約儀式的嘉賓有咸陽市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沈洋、辦公室主任吳磊,陜西科技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孫健、人事處郭云民、馮引安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國 家技術轉移中心咸陽區域主任羅永軍和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孫書陽總經理。
為精心謀劃咸陽市智能交通產教聯合體年度工作,全 面貫徹落實《咸陽市加快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指導意見》(咸政辦發〔2023〕33號)文件精神,咸陽市智能交通產教聯合體成員單位于2024年1月19日,在咸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駐地召開新一年度工作會議。
技能促成才,服務促發展。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全市各行各業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咸陽市定于7月份舉辦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陜西天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于7月19日至20日利用2天時間,成功舉辦了大賽組委會賦予的“物聯網安裝調試”、“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2...
1月3日,省政協副主席、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李忠民帶隊,到省城市經濟學校調研特殊教育工作。
由咸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工會、教育局、財政局聯合舉辦的此屆職業技能大賽,旨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全市各行各業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確保為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提供技能人才支撐。